剪纸的来历传说故事(与剪纸有关的故事)
剪纸艺术从起源到现代,历经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,蕴含了无数动人的故事。
【汉】剪纸起源

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”,这句词的主人公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,作者则是西汉著名的音乐家,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。红颜易逝,李夫人去世后,方士李少翁为了让汉武帝重见李夫人,就在帷帐中施展“方术”。果然,不一会儿,明灯高悬的帷帐中就出现了李夫人的倩影,时坐时行,悲悲切切,武帝非常感慨。李夫人的影子,很可能是用皮革或其他平面材料雕刻成图像,同现在演皮影戏相似。这个写在汉书里的故事,就是剪纸的起源。
【魏晋】镂金剪彩

镂金剪彩的习俗在魏晋时期极其流行,剪彩为人或镂刻金箔为人,贴于头上、屏风上,朋友之间相互赠送。人们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寄托于其中,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祈求幸福和好运。
【唐】剪纸招魂

暖汤濯我足,剪纸招我魂。杜甫在《彭衙行》中提到了剪纸的这个功能。抓髻娃娃也有对应功能的招魂娃娃。
【北宋】春幡

南宋绍兴三十二年,青年辛弃疾离开山东老家,一路南下,寓居京口(镇江)时,正值立春日。窗外一片春景,映入他的眼底的是“春已归来。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。”苏轼在《减字木兰花·立春》中提及“春幡春胜,一阵春风吹酒醒”。春幡据说是源于汉代祭祀“青苗神”的道具,唐宋依然流传。
【南宋】门笺

门笺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种,俗称:“过门笺”、“门吊子”或“花纸”。到南宋始把幡胜“元旦(即春节)悬于门首,为新岁吉兆”。清初,“除夕贴挂钱”,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。
【明】剪纸折扇

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。一九六五年,江苏江阴出土封面有“正德十年”(1515)四字的剪纸折扇。扇面用丝绵纸裱成,表面涂柿汁,呈棕色,洒金清晰可见。扇面以剪纸图案作装饰,由阴刻和阳刻两部分组成。
【清】窗花
清代,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,如门栈、窗花、柜花、喜花,棚顶花等。并且,“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”的手工艺精神发展到巅峰,每个图案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