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阿斗的真实历史(扶不起的刘阿斗,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)

“东汉末年分三国, 烽火连天不休”,正如林俊杰歌词里唱的那样,东汉末年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,也是一个枭雄辈出的年代,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的,不是枭雄曹操,也不是卧龙诸葛亮,而是蜀汉后主刘阿斗。
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这里的“阿斗”就是指他了。刘阿斗,是小名,本名刘禅,是刘备的儿子。刘备建立蜀汉称帝后,册封刘禅为太子。章武三年(223年)四月,刘备在永安宫去世,五月,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,时年十七岁。

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,刘禅就是块“烂泥”,有人开玩笑说,诸葛亮牵头猪,都能带起飞,却带不动刘阿斗。
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让我们走近刘禅,说些你不知道的事儿。
刘禅年少登基,是毫无准备的。毕竟,谁也没想到,刘备气势汹汹的去讨伐吴国,要为关羽报仇,结果不仅大败,把自己性命也搭上了,只能临终托孤给诸葛亮。此时,蜀汉已经岌岌可危了。
这个时候,刘禅就很有自知之明,反正没诸葛亮聪明,就没必要唧唧歪歪了,把所有政务都交给诸葛亮处理。
这就很难得。
现代社会,为什么说“富不过三代”,那是因为儿子、孙子喜欢乱搞,非要证明自己比上辈强,结果几年就把财富折腾光了。

刘禅真正初露锋芒,是诸葛亮死后。
建兴十二年(234年),当诸葛亮死讯传来,刘禅果断下令成都宵禁,以非常手段压制这一事件可能激起的震荡。为了安定局面,大赦天下,任命外戚吴懿为车骑将军,假节镇守汉中前线,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政事。
这有条不紊的指令,是一个庸才能做到的?
刘禅亲政期间,国内安定,人民安稳,虽无大的建树,但起码守住了四十年的江山,哪怕最后投降了司马家,那他也保全了满城军民,不是吗?
后人都嘲笑他“乐不思蜀”,却不懂,他内心的酸涩。俘虏的待遇再好,能比得上一国之主么?这“乐不思蜀”只是人在屋檐下的无奈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