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是哪一年(是谁下令轰炸中国大使馆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7 10:04:18    



轰炸我国大使馆,是误炸?克林顿在自传中承认不是意外,多年后元凶也或遭暗杀。

1999年5月7日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,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,造成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死亡,大使馆损失惨重。

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抗议,要求美方给个说法。

对此,美国多番狡诈,一直坚称此事只是一个意外,是误炸,然而多年以后克林顿却在自传中认错,透露这不是误炸。

直至2009年的一场凶杀案的爆发,也让当年的元凶露出水面。

死者究竟是谁?

众所周知,FBI(联邦调查局)和CIA(中情局)是美国的两大情报机关,它们一内一外,负责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。

一般来说,遇到FBI或者CIA出手,那必定不是小事。

可是2009年,美国一个偏远小镇上发生的一件凶杀案,却让他们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命案现场,而死者竟只是一个普通男性。

2009年3月22日的凌晨,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郡发生了一起命案。

一名男子死亡,一名女子重伤不醒。

在直升机把受伤女子送去医院不久,警方就查清楚了两人的身份:死者名叫威廉·班尼特,现年57岁,另一位受伤女性名叫辛西娅,是他的妻子,现年55岁。

根据警方的调查,这对夫妇几年前来到劳登郡定居,很快就融入了这里的社区氛围,与左邻右舍打成一片。

根据邻居提供的消息来看,遇害的威廉·班尼特经常会在清晨出门散步,有时妻子辛西娅也会跟随。

而威廉·班尼特死亡的地点,距离他们的房子只有一英里(约1.6公里)左右。

如此看来,这对夫妻很有可能就是在散步途中被凶手袭击的。

可是,问题又来了,这对夫妻怎么看都只是普通人,到底是什么人想要致他们于死地呢?

局长辛普森带着手下仔细调查了现场,眉头很快就皱了起来,这绝对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袭击!

凶案现场根本找不到任何能够证明凶手身份的东西,所有痕迹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,凶手绝对是专业人士。

据报警人所说,在威廉·班尼特遇害前后,有一辆没有牌照的白色小货车出现在附近,车上还坐着几个可疑人士,行为举止十分怪异。

照此看来,他们应该和本案有所牵连,甚至有极大可能就是凶手。

但因为信息不足,警方只能调取录像查证,但想要用录像就查出几人的身份,恐怕也是天方夜谭。

当地居民对班尼特夫妇遇袭感到震惊和恐慌,劳登郡一直都是一个平静的小地方,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案。

正因如此,当地居民对这起案件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。

有居民认为,或许是班尼特夫妇在散步时不小心撞见了毒贩交易,导致被残酷灭口。

也有人觉得,可能是外地的逃犯窜入了小镇,被班尼特夫妇发现,结果惨遭毒手。

总之,这起事件在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,地方报纸立刻就刊登了这起案件的消息,一时间舆论纷纷。

就在大家猜测班尼特夫妇遇袭的真相时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

劳登郡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,除了警察,竟然连FBI和CIA都来了不少人,他们封锁了班尼特家,取走了相关证物,强势接手了此案。

甚至在不久后,辛西娅终于苏醒时,她也被“保护”了起来,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士采访。

警局对此没有任何发言,就连当地报纸上也不再有相关信息刊载。

直到此时,大家才有所察觉:难道,威廉·班尼特其实是某位大人物?

仔细一想,这对夫妇虽然为人和善,但从不主动参与社交,连邻居都不知道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,实在是有些神秘。

随着媒体进行了深入调查,众人才发现,原来,威廉·班尼特根本不是什么普通人,他竟然就是当年下令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“元凶”!

令人震惊的身份

由于班尼特遇袭遇袭和后来的发展过于引人注目,即使有关部门想要遮掩,班尼特的身份还是被挖掘出来了。

果不其然,威廉·班尼特曾是陆军的退役中校,军队时期的经历已经不可得知,但他后来干的却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
1999年5月7日夜里,北约的隐形轰炸机向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投下了5枚炸弹,3位中国公民当场牺牲,数十人受伤。

这起事件当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,我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,要求美国立刻负起责任。

在我国的施压下,美国总统克林顿不得不亲自写了道歉信,表示会立刻赔偿遇难者家属并调查清楚事件真相。

但无论美国如何道歉或是赔偿,他们却坚称,轰炸中国大使馆只是一个“错误”。

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,美军在制定轰炸目标时,使用的是旧地图。

他们本来的轰炸目标是南斯拉夫联盟的物资采购局,并不是中国大使馆,但因为地图没有及时更新,因此造成了这个错误。

为了平息中方怒火,克林顿表示: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。

2000年4月,美国中情局解聘了一位高官,处分了6名相关人员,对外界宣称这几人就是导致美军误炸中国大使馆的“元凶”。

虽然这几人受到了处置,但他们的信息并没有被公开。

直到2009年这起惨案发生,那名被中情局解聘的高官身份才水落石出,他就是死者威廉·班尼特。

10年前,科索沃战争爆发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国的军事目标和重要设施,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轰炸。

威廉·班尼特,这位陆军的退役上校,因为有着优秀的“标示目标情报”能力,被中情局聘任,专门为美军飞行部队标示轰炸目标。

5月7号那天,威廉·班尼特接到命令,要求他标出南斯拉夫联盟物资采购局的所在,并给了他地址和一份地图。

威廉·班尼特认真比对后,在地图上做了一个标记,很快,隐形轰炸机就带着炸弹上路了,对这个地区展开了轰炸,悲剧就此发生。

如此看来,这起事件似乎单纯是情报出错,是威廉·班尼特等人的失误才造成的。

但事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?

死亡的背后

当年美方对外公布所谓“真相”时,中方并不买账。

没有一个中国人相信所谓“误炸”的说法,仅仅处置几名涉事人员,反而像是急着在找替罪羊。

在中国大使馆被炸后,美方外交部发言人曾面对媒体公开表示:

“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,有最优秀的战斗人员,但战争难免出现意外。”

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科恩更是提出:此次误炸是由于地图错误。

美方一意孤行地把错误怪罪到一张旧地图和几名工作人员身上,拒不改口,引起了中方的又一轮抗议。

参与作战的专业人员那么多,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地图的问题吗?

据说中情局还开了3次会议讨论,还把目标发给了五角大楼,怎么会没有任何人有疑问呢?

美国国际行动中心的马尔科姆·坎依曾经推测,美国式故意轰炸中国大使馆,这一切都是阴谋。

此后美国总统克林顿退休后,也在自传中表态道:此次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,绝不是意外,但和他没有关系,他是亲华的,与美国国防部和中情局离不开关系,他们这么做就是想让中美两国产生摩擦。

如此一看,美国当年的误炸更加站不住不可信。

然而无论美国如何狡辩,可以肯定的是,大使馆被轰炸都和威廉·班尼特脱不了干系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当他在10年后被杀时,才会引起多方注意。

根据调查,威廉·班尼特在被中情局撤职后,其实暗地里依然在为中情局效力。

这些秘密被曝光后,许多关于威廉·班尼特死因的猜测就出现了,很多美国民众认为,是中情局或者其他官方机构要杀人灭口,因为他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。

对此,中情局负责人立马回应:“威廉·班尼特2000年就离开了中情局”,言外之意他的死和中情局没有任何关系。

但这种毫无感情的辩解并不能让公众满意,劳登郡警察局办公室发言人表示:

“目前确实没有证据指明威廉·班尼特和某方面有关联,但我们确实不应该忽视任何观点。”

除了威廉·班尼特被灭口这种阴谋论以外,还有人戏称威廉·班尼特是被怀恨在心的中国人暗中杀害的,当然,这听起来更像是玩笑。

在威廉·班尼特被杀害后的一个月,劳登郡警方表示参与袭击事件的应该有数名年轻人。

他们对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公开悬赏5万美金,但一直都没有取得进展。

或许,威廉·班尼特的死因就和当年中国大使馆被炸毁一样,在美国操作下,最终结果在他们口中只有意外二字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