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威远县威远古城及周边
1、威远古城墙始筑于明1512年,清1771年重建,利用丘岗、山峦筑城墙,以河流为护城河,1953年大部分被拆除。现存500米墙体,女儿墙、射箭垛口、城门楼、角楼、城门洞和护城河均保存完整,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北拱宸门楼两层三开间,有高4米,宽7米、深10米的石拱门洞。东门外约30米陡坡下面是清溪河,这是进出城的水陆码头,码头旁有闲散集市和劳工市场,河堤上还有几十级石梯。


2、静宁寺在向义镇,威远县城南20公里,自贡市北15公里。始于明代,清光绪年间复建,儒佛道三教交融,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占地4万平方米,现存观音、孔子、三圣、王母4殿和考仙院、儒林院,有慈善堂、八德池、五福桥、字库塔等,石刻人物、花卉、书法以及石狮、楹联都很精美。附近有水蜜桃基地,3-4月桃花盛开,汽车站到大冲的班车经过。

3、佛尔岩大佛在东联镇,威远县城东21公里,建于唐朝贞观年间,高11米,省文物保护单位。传是荣县大佛弟兄,乐山大佛是他们的堂叔,传是根据画圣吴道子的设计雕刻而成。大佛右侧有小龛四座,虽年久失修,彩绘犹存。


4、俩母山在威远西北50公里,越溪镇俩母山村,与荣县、仁寿、资中3县交界,海拔分别为835、830米。山顶峨顶寺供西方三圣,寺前有俩母庙,山下寺庙后有6龛62尊唐代石窟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山中几十座城寨多在山顶凿建,似军事城堡,高顶、向家、凤凰三寨首尾相连有几十平方公里,是穹窿地貌的核心区,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。

山顶峨顶寺供奉着西方三圣等十余尊佛像,寺前俩母庙供奉着俩母山神。山下庙堂后壁岩石上刻有六龛石雕佛像62尊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此为典型的唐代岩摩造像。

越溪镇高顶寨最为久远,是威远第三大古寨,有唐宋年间的石窟和清咸丰年间维修碑记,与向家寨隔盘家沟相望。清朝皇室御医孙静阳修缮寨门建别墅隐居此寨,内设房舍、书楼、冷亭、鱼池等。

高顶寨寨门
两河镇向家寨是威远最大最完整,面积达15平方公里,功能齐全。有寨门、寨墙、练兵场、内寨、庙宇、刑场、居民区、水源、耕地、戏台、交易场所等。寨东麓有4座宋代古墓群,规模宏大,墓柱、墓室、浮雕保存较完好,仕女像、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。


凤凰寨在越溪镇平安村,距县城45公里。四面是绝壁,南宋1242年始筑,有7个条石寨门,内有寨墙、哨所、点兵台、粮仓、院落等遗迹。铧头寨、寨子岩和烟厂岩等山寨以天然洞穴为主,用于储粮藏兵避兵祸。


5、石牌坊群在隆昌县城金鹅镇,西北至东南长约3公里的成渝古道上,现存清代17座石刻牌坊、4座石碑。北关道观坪有7座,南关春牛坪6座,相应村镇4座。工艺精湛、雕刻精细,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,不收门票。

6、云顶寨在县城南20公里,云顶镇海拔530米的云顶山上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,始祖郭孟1371年在此定居,至清咸丰十一年建成。后代郭廉、郭元柱在明代中进士,在山顶筑云顶寨,清1899郭祖楷对寨扩建加固。占地200余亩,寨墙高6.7米。寨墙全长1640米,通高75米,面宽3至4米,有6道寨门,4座炮楼,城墙上还设有炮台、兵棚,是保存完整的古城堡,现护火墙、垛口、压墙、门楼、兵棚、炮楼已无存。寨内有54座庄园郭,氏家族在全盛时期每年单收租就达2500多吨,还控制着泸州老窖酿酒业,人口达1500多人。寨里有厘收局、学校、戏院、演武厅等,寨外开设药铺、绸缎店、酒肆茶馆、钱庄、当铺、烟馆等产业。
